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体育热点 >

校园女足风正起时——2020赛季女乙联赛观察

时间:2021-01-30 01:02 浏览:

  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记者王恒志 潘晔)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大学生女足联赛暨中国足球协会女子乙级联赛11日落下帷幕。本次参赛的16支队伍中,有14支来自大学校园,最终上海求盛东华大学女足8:0横扫青岛黄海山东理工大学女足夺冠。

  为期近两周的赛事,对很多年轻女足队员们来说是崭新的,比肩女超的训练、场地、执法、伙食标准令她们时有惊喜,但也折射出大学校园女足发展的窘境——生源难以保障、训练经费不足、参赛机会少,不少球员甚至是第一次踏上天然草皮,但由于经费紧张,她们并不舍得为了一次比赛买双长钉鞋。

  疫情防控下的女乙“新高度”

  创办于2018年的女乙还很年轻,这项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全国校足办”)与中国足协共同举办的赛事,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存在感都很弱。但令很多队伍没想到的是,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很多困难,2020年女乙却办出了“新高度”。

  中国足协透露,在支付宝“一年一亿”女足发展资金的定向投入下,本赛季女乙从竞赛组织到后勤保障都完全使用了女超女甲联赛的标准,比赛监督和裁判员选派都是女超级别,防疫标准也按照女超女甲模式,划分蓝、绿区,并严格执行封闭和隔离政策。

  球员们更直观的感受则来自于场地和食堂。江宁赛区是女超球队江苏苏宁队的主场,这里的训练和比赛场地是符合亚足联办赛标准的。而每人每天300元的伙食标准,让不少球员戏称这次比赛最困难的事是“不长胖”。

  达到“新高度”的还有赛事传播推广。今年女乙不仅有了社交平台直播,16支队伍还齐刷刷开通官方微博账号,和中国女足官方号形成传播矩阵,一批颜值高、球技好的女足选手也在社交平台上有了“粉丝”。

  截至11日,微博话题#2020女乙联赛#总阅读量超2000万,女乙科普短片播放量近60万。这在以往都是不敢想象的。

  一双球鞋背后的经费困境

  11月30日第一场比赛,安徽师范大学佳兆业女足助教竺丽娜最担心的不是胜负,而是球员们千万别受伤。“我们都是在人工草皮上训练、比赛,这是第一次踢天然草,队员们很不适应,再加上当天还下雨,球员们一直在场上滑倒、爬起、又滑倒,我们的目标就是少摔跤、别受伤。”

  安徽师大队不是这次参赛队伍里唯一没有踢过天然草皮的球队,对这些年轻队员来说,能踢高质量的天然草皮当然很开心,但另一方面她们也有沮丧——踢人工草皮和天然草皮不仅是习惯问题,适用的球鞋也差别巨大。竺丽娜坦言球队没有这笔经费,“不可能为了这一次比赛,再让球员们单独买双适合的长钉鞋,所以只能让大家比赛时尽量小心”。

  一双小小的球鞋,背后是校园女足发展的经费困境。

  广西师范大学女足主教练黄永岳说得更加实在:“这次女乙,如果不是组委会包食宿,我们就没法来参赛了。”

  作为整个广西唯一一支有系统常规训练的大学女足,广西师大女足几乎没有什么经费可言,所有的训练装备都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热爱足球的校友捐赠的。安徽师大今年得到了深圳佳兆业的支持,但竺丽娜和她的同事们仍是一分钱掰两半花,“我们宣传、队医很多都是一个人身兼数职,大家都是在为热爱踢球”。

  模糊的“家底”和清晰的“未来”

  采访中,记者很想知道一个问题:大学校园女足目前的“家底”有多少?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注册球队数量、参与人数,还是生源、地区发展情况等,相关基础数据都还缺少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获得女乙第四名的北京师范大学女足全年有100万左右的经费,但带队33年的主教练朗健也在发愁:“北京校园足球开展得已经很好了,女子高校球队有30支左右,但能参加的比赛很少,市级比赛不足10场,全国比赛不足10场,偶尔能出国参赛,总共不超过20场。全年至少要有40场左右比赛才比较合适。”

  北京尚且如此,在广西,正式比赛更成了奢望。黄永岳说:“今年除了女乙,还没打过其他比赛,平时根本找不到对手,只能和一些中老年业余男足打点对抗赛。”不过,更让黄永岳头疼的还是生源问题:“和一流大学比,我们很难招到好的生源。”

  生源、经费、比赛……一桩桩困难都是全国高校女足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破题”无疑是摆在全国校足办和中国足协面前的一张考卷。

  答案或许在于赛事体系的建设。在社会力量的协助下,搭建完备的赛事体系、全方位帮助学校开展女足运动,不仅能摸清“家底”,还能带动更多学校加入进来,也能通过大学这张金名片吸引更多孩子走上球场,同时进一步发挥足球的教育功能。至于职业球员,大概如黄永岳所言,是在普及足球运动、实现教育功能之后“自然而然开的花”。

火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