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西新闻 >

从“灰姑娘”到“俏佳人”——看萍乡如何转型生态绿城

时间:2019-05-17 08:22 浏览:

    本报记者 徐黎明

    雨后的萍水湖湿地公园宛如玉女披纱,尽显曼妙身姿。湖水碧波荡漾,岸边绿意盎然,曲桥亭榭、蜿蜒小路,令人心旷神怡。很难想象,这里两年前还是垃圾成堆、蚊蝇乱飞、荒草满地、水体发臭的景象。

    作为我国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是全省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主战场。2016年以来,该市以新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启具有萍乡特色的绿色发展新征程。

    如果把萍水湖湿地公园看成是萍乡生态绿城的“集大成者”,那么,莲江湿地公园则可称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小试牛刀”的一块试验田。

    莲江湿地公园位于莲花县城郊区,公园内古树林立、青藤缠绕,澄澈的莲江和东侧的玉壶山相连,犹如一条飘舞的彩带。“太美了,简直身处仙境。”微信朋友圈里,萍乡人经常这样晒自己的家乡。

    而两年前的莲江,还是洪灾频发,荆棘密布、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河流。为破解水患难题,打造莲江沿岸景观,“莲江湿地公园”项目蓝图在2017年9月底绘成,仅仅8个月时间,就营造出了一个自然环境和健康生活相协调的天然氧吧,一个真正属于市民自己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昔日废弃煤矿,今朝变成花海。芦溪县南坑镇山田村,曾经有上百家小煤窑,村民的口袋鼓了,但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该县对山田村进行了园林化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旁6000亩泡桐,每年4月开出鲜艳的花,让昔日的煤矸石山变得娇艳多姿,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被7.3万块太阳能电池板覆盖的原高坑煤矿区,在朝阳的映衬下,闪耀着金光。安源区高坑镇对工矿废弃地进行种树补绿,引资2亿元在省级贫困村王家源村“种”下光伏,建成了年均发电量3511.90万千瓦时的光伏电站,盘活了土地资源、修复了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绿色脱贫之路。

    石头山上植绿,矿渣堆中种树,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山重披绿装。为改善生态环境,萍乡以荒山荒坡绿化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等为抓手,大力推动增绿工程,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61.9%提升到2017年的66.87%。

    据介绍,在转型中,萍乡积极淘汰落后钢铁、煤炭产能,筹措投入近4亿元进行生态修复,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28个,生态修复矿区面积达6万余亩。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开展造绿工程,有效改善了整体生态环境,逐步实现了从“灰姑娘”到“俏佳人”的蝶变。今年9月,该市顺利入选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

    10月17日,在湘东区乡村振兴大数据扶贫产业园,只见一座座宽敞明亮的大棚里,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挂满枝头。游客们对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的有机循环农业感到好奇,不停地拍照留影。大棚内,一些来自周边的农民正在忙碌着。

    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800余亩,是萍乡市总投资额最大的农业项目。产业园致力于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农民脱贫、乡村振兴,引导带领周边村民全面参与到现代高效农业种植中来,真正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在莲花县高洲乡,江西吉内得实业有限公司经营的生态农庄十分忙碌,周边村民正在用传统手工方式割稻、脱粒、翻田,一群鸭子在水田里嬉戏觅食,水牛悠闲地吃草。公司董事长蒋鹏程介绍,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实行“现代农庄+扶贫”的模式,目前已带动农户1225户,户均增收约8500元,产出的富硒绿色有机大米主要销往海外。

    压力再大也要保民生,财力再紧也不亏民生。这是一份民生成绩单:2017年,萍乡民生支出154亿元,占全年全市财政总支出的七成,城区小街小巷白改黑全覆盖、城乡居民免费参加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等八项民生工程全覆盖的实施,让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举目满眼绿,移步皆是景。如今,漫步萍乡大街小巷,让人耳目一新;漫步萍水、袁水河畔,郁郁葱葱的树木,令人心旷神怡;行走在乡村山野,花果飘香的经济林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脱俗感觉。百年煤城转型生态绿城,萍乡破茧成蝶,一座宜居、宜业之城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