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南昌新闻 >

洪都文成 文化流芳

时间:2020-05-29 01:08 浏览:

  在南昌县东青岚湖畔,有一个千年文化古镇幽兰镇,而在幽兰街北约3华里,幽兰到泾口新集路旁,巍然矗立一个气势如宏古村村牌——流芳刘村。

  走进流芳刘村,笔者又察见一个古色古香的江都世第门头以及气派的文化礼堂、宽阔的文化广场,村中还有几栋县文保古屋及意义深远爽挹西山等屋牌。

  这村庄何以称江都世第,村名又何以流芳呢?又为什么这个村庄有那么多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建及古迹呢?同时,笔者发现这个村中许多现代民建也非常气派与入时,而这个村庄整体都是坐东朝西。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这个村庄的起源、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与追踪,并由此发现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独特的流芳刘村。

  千古溯源:

  儒家文化成为汉族主流文化的发祥地

  据流芳刘村的族谱记载,流芳刘村的一世祖是汉易王——刘非。

  刘非(前168年―前128年)乃汉景帝之子,与汉武帝刘彻为同父异母之兄弟,母程姬,长刘彻12岁。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立为汝南王。

  公元前154年,吴楚暴发七国叛乱,他年十五岁,有勇力,并上书自请击吴,被任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治故吴王所属之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都城是现江苏省扬州市。

  刘非死后谥为易王。《汉书》说他“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杰”。刘非当时请来的最有名人物即是西汉大儒董仲舒,并在易王治地首先采纳其儒家大礼统一属地的思想,由此带来了治地国泰民安,董仲舒也最终成了为江都王治地的丞相。

  江都王治理成就也最终得到汉武帝重视。在汉武大帝推动之下,懂仲舒“罢拙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思想,也成为了国家思想文化的主体,并最终儒家文化思想也成为了我国历朝历代的基本思想。江都易王也最终成为西汉少数几个善终的亲王。

  从这种意义上讲,江都世第流芳刘村实际也是儒家文化最终成为中华汉族主流文化的发祥地,为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流传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据族谱记叙,刘非牧豫章,其墓葬九处,一处即幽兰易溪栎门刘家,其九子在这里守墓,九子生有二子,之后一子迁幽兰流芳刘村。

  因此,在这个村,村民一直以来坚信的主流文化传统就是其祖传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传承也成为了流芳刘村祖训族规,即爱国家、睦邻里、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敦族亲、训子孙、正名分、勤职业、慎官守。

  祖训与族规也最终成为村民日常行为准则与规范,并在广大村民的行为中得到较好体现。

  如族谱记载,清朝中期,村民刘名远由于在四川等地经商,挣到一笔可观资本。即将自己大部分家产为整个村庄铺设了麻石路面及从村庄到幽兰街口罗家村麻石路面。族谱还记述,村民刘勉山也曾捐四十三石田地作为学田。

  解放前,这个村村民就实行一种学田制度,村民免费上学,由此,解放前这个村教育一直走县乡前面,为国家培养许多人才及工作人员[1]。如据族谱及县乡史记载,流芳刘村的明朝私塾即培养了万历二十三乙末朱之蕃进士赵国琦,字伯玉,号文华,官至吏部主事,累官睢阵道副使。乡绅赵天官。明朝时期还培养出了有葵阁老、教谕李焕之等等文官。又据县乡史记载,由流芳私塾培养出举人、贤达还有:清朝道光十三年壬辰乡试举人刘定魁,清同治六年丁卯乡试举人刘定标。咸丰乡饮耆宾刘邦平、刘邦华,同治耆宾刘邦杰[2]。因此,这个村也被誉为教育流芳。

  近年来,村民刘连明在外承包工程,也实现了发家致富,但富了之后不忘家乡,96、97年即投资50多万元,为村里重修路面,并铺设机耕道,从而极大方便村民的生活及农活。2000年左右,还有一个村民刘文安,已有几代在外生活,在其致富之后,投资200多万元为村重修建一个建筑面积几千平方米的文化礼堂。

  而据族谱记述,每遇灾荒之年,这个村大户人家总会开仓济困,并在附近影响较大。仁礼做人,经义教子,耕读传家,尊老敬老,最终成为村民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尊老敬爱方面,据统计,仅解放后到现在,这个村就出现两个五世同堂家庭。由此,这个村八九十岁的老人与周围村庄相比人数也较多。

  何以流芳?

  助朱元璋洪都保卫战、鄱阳湖大战取胜而定天下

  而这村又为何可以称流芳村呢?据考证又与鄱阳湖大战刘基有关。

  刘基的家乡在浙江青田县,即是现浙江文成县,古代即是江都辖下九都所在地。据村中老者曾讲,刘基曾认领了幽兰易溪刘村刘义做义子,之后长期带在自己身边学习,做书童。

  又据明史刘基传记载,朱元璋多次请刘基出山之后,刘基为朱元璋制定了时务十八策。即先灭陈友谅,后破张士诚战略决策。据考,刘基曾二次亲临幽兰。第一次,是刘基为朱元璋招降洪都守将胡美,终将洪都纳入自己所属势力范围。刘基传载“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3]据传完成这次劝降任务主要就是在幽兰进行的,这是刘基第一次光临幽兰刘村。刘基在幽兰顺利完成这次劝降任务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幽兰地理位置之重要。

  第二次即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乘朱军主力救援安丰,乘江南空虚之机,以号称60万的水陆大军于十一日围攻洪都,占领吉安、临江、抚州。由此,暴发了洪都保卫战。

  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以豫章城内不到二万部队,加上民众,英勇抗击陈友谅60万部队,长达三个月之久。据记载,事前刘基早已提醒朱元璋不要亲赴安丰救小明王,但朱不听劝阻,还是执意去了安丰。事后朱元璋后悔不已,但困于战事,又不能脱身。

  刘基只得未雨先谋,命令其弟刘陞及其义子带上几百名精兵,回到幽兰,并联合龙兴当地一些官员及民众,对陈友谅部队进行游击袭扰,由此,也给陈友谅围困洪城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朱文正才能死守洪都,坚持数月。

  据记载,陈友谅在洪都城外重重围堵,城中的赵德胜、刘济冒死送信,但最终战死,最后才发生张子明突围送信[4],返程途中又通过诈降手段将朱文正再坚持一月信息送达,最终英勇就义。朱元璋七月才亲率大军20万,前来洪都救援。洪都保卫战也实际成为南昌作为英雄城的首次证明,但实际上洪都保卫的成功是与刘基的未雨先谋分不开的,而刘基的弟弟刘陞也因此立有战功。

  当年,朱元璋率部为什么会从幽兰方向救援洪都,一是因为刘义等等,已在这里进行一段时间的游击。其二,也是幽兰战略位置决定的。幽兰古代是便利水陆交通要冲(南边是广袤的鄱阳湖的子湖青岚湖,西边有抚河,经泾口直可达鄱阳湖中心),又是江南粮仓,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此地,进可破洪都之围,退可从鄱阳湖断陈友谅后路。而且朱部队主要是陆上部队,在此也可对军队进行一些水上训练。

  据说,朱元璋先到达幽兰的时候,一则,与刘陞、刘义的小分队未取联系,二则,陈友谅已派兵在这里进行一段时间的抓捕活动,由此,也导致其幽兰一度遇到了危险。流芳村前有岱山,后有大沙湖这个天然屏障。流芳村原来是一块荒地,有个小山,(后来名叫)凤凰山。附近也有一些沟渠正好可以利用与开挖,由此,流芳村最终成为了朱元璋破解洪都之围的中军帐所在地,幽兰也成为其部队的主要集结之所。

  朱元璋大部队到达幽兰之后,一面向洪都进发,一面在流芳刘村等待军师刘伯温的到来。洪都之围破解之后,朱元璋与刘伯温又在流芳村定下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的一系列战略与战术。由此,朱元璋与刘伯温在幽兰、在流芳留下了许多踪迹。在流芳刘村就有放马场,附近还有马游山,系马桩涂村的传说。

  传说,朱元璋曾在系马涂村遇到危险,村民还邦救过他。而刘伯温义子刘义又在鄱湖大战期间,为朱元璋挡了一箭,救了朱元璋的性命,刘义也因此牺牲。因此,胜得之后,朱元璋和刘基回到流芳刘村所在地,并在现在流芳村风雨亭对面的皇封场,对破解洪都之围及鄱阳湖大战的胜利进行了庆祝,并在此大肆封赏了有功之臣,因此,这个地方明朝初年叫皇封场。最终明朝政府成立之后,经刘伯温请示,在朱元璋降旨之下,流芳刘村及江西余干的康山,最终被明朝政府列为了洪都保卫战及鄱阳湖大战开国纪念地。

  在康郎山设有鄱阳湖大战烈士庙,而在流芳刘村设置青云庵。青云庵主要纪念的即是刘义、赵德胜、张子明等等洪都保卫战牺牲的十四位烈士[3]。而清朝政府成立之后,流芳刘村逐渐将青云庵奉供明朝将领改称为红马将(朱元璋)、衡军(刘基)、福君(刘福通)、关公、杨泗等等。流芳刘村有一个正月初八抬菩萨习俗,但这村抬的菩萨又与其它地方不同,而是前朝将领[1]。至今,这个村祖屋内还摆奉这些前朝将领雕像。

  流芳村作为洪都保卫战及鄱阳湖大战粮草集结地之证明。流芳村后,大沙湖边的小山称作马里山又称麻口山(放马场)。马里山的对面即称少(即守)城(幽兰口语)。而流芳村前有一条几公里长大圳通向大沙湖。而这个圳沟绝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后来挖水利工程。作为一个村寨要完成这样的大工程几乎不可能。这个圳据传即是鄱湖大战,朱元璋部队开挖的一个防御工程。而附近有马游山也有保卫朱元璋或刘伯温的骑马兵队驻札。而流芳边上还有一个城防(芳)李家的地方,也是朱元璋部队为保卫流芳村司令部及粮草重地,有兵驻扎。由此,可以证明流芳村,即是这洪都保卫战及鄱阳湖大战南昌指挥部所在地。

  而走进流芳刘村首先映入眼帘即是这个村一栋标志性古建筑,大门屋上即刻有“爽挹西山”名牌,据说是当年朱元璋洪都保卫战、鄱阳湖大战胜利后留下名牌。且屋缘上面有一个明朝著名的画家王孟端画过一幅翠竹八卦之图(因时间长久,之后重新画过)。而中间挹山两字正好长年用对联帖住,平常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其内容。而其侧屋,屋主又长期称马间。这栋房屋地基也较周围要高(人为)。据传是在当年朱元璋、刘基当年的住所,祖称文成驻马。这屋的旁边还有一口古井,又传说是当年部队所挖,因此,村民称这口井为洪武井。在它旁边即流芳村中央,文化礼堂,洪武广场及戏台,文化礼堂据考证即当年朱元璋部队存粮之所,戏台即当年的点将台,广场即战将集结之地。而流芳村村庄朝向也坐东朝西,即面向洪都之城,这也印证了村庄是由当年洪都保卫战而诞生之历史。

  文成文化之意:

  文大成国用定选就扬名

  鄱阳湖大战是明朝政府夺取最后胜利的关键之战,也是朱走向最后胜利的关键之战,更是军事家刘伯温兵书《百战奇略》中战略战术的精典运用,亦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杰出战例。

  此战在战争史上地位尤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而洪都保卫战又是鄱阳湖大战的开启之战。洪都保卫战是中国战争史的奇迹,更是英雄城南昌首次真实写照。因此,流芳刘村人为纪念刘伯温对明朝建立的贡献,在其九曲龙圳之上,建有十八金桥,以纪念刘伯温当年向朱元璋提出的时务十八策。九曲龙圳本身命名,据传本身即是刘伯温亲自命名,而当年鄱阳湖大战存粮之地又被称作老虎山,又将当年刘伯温、朱元璋住足过的小山又称作凤凰山。而青云庵更是流芳刘村人对刘基等等明朝功臣、烈士一种纪念与守望。

  徜徉在流芳刘村,也可以让人们深深体会到流芳刘村人流淌一种文成文化。在流芳刘村祠堂自古有一块易王纪念堂匾额,笔者可以体会到它纪念的不仅是汉朝易王刘非,还更多是一种对“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易学大师——刘基的纪念。因为自大约1600始,流芳刘村的字辈就排定为:文大成国用,定选就扬名,受禄荣宗祖,尽忠佐朝庭。早已将文成王佐的名号暗含其中,也似乎是“一统天下”的刘文成对其后人的一种教导和永远教侮。而爽挹西山屋名上翠竹图中八卦图,又似乎是刘基对流芳刘村人的一种叙说。不但这栋爽挹西山祖屋有点象太极图,而且整个流芳刘村也像一个大的太极八卦图,因为流芳村又分成南刘、北刘,北刘村庄朝南,而南刘村庄朝西,即面向的正是洪都之城。

  2018年由于江西南昌市进行殡葬改革,要在流芳麻口山建千秋堂。于是对流芳村的祖墓附近进行挖掘,已出土了一块刘村先祖刘韶碑文,碑文显示,刘韶出生洪武已未年(1379)年,殁于正统已未年(1439)年,并说其是浙之永嘉县郡赖公教育焉。浙之永嘉正是刘基故里,而赖公正是为刘基族谱写谱序的刘伯温的堂弟刘伯辉[5]。同时,刘韶的诗文,也显示其及流芳刘村、与浙江青田之关系。

  王孟端画为吴世馨作[6]

  [明]刘韶

  西风萧萧芦叶黄,烟波万顷莼鲈乡。

  延陵季子几年别,梦中归鬓点吴霜。

  凤凰池上青云客,每写沧洲只盈尺。

  长空一色枫叶丹,老雁群翔秋月白。

  城东官舍少人过,枕前昨夜秋意多。

  篝灯起坐不能寐,手拂苍苔牵女萝。

  黄金筑台天际起,遥望江南数千里。

  归心便欲付微茫,并刀休剪吴淞水。

  经与浙江文成县刘基庙联系,据考刘韶即是刘基之孙,刘璟次子,因朱棣发生靖难之变而躲避、钓隐流芳之地,其与明朝建立在时间、历史事件也是相乎的。

  在这个村的门前塘旁,笔者还发现,有一栋古屋头上用小篆写有经义传芳的古屋,现已列为文保单位。

  据传明初名进士、江西吉水人解缙、明朝宫庭画家王孟端、刘伯温次子刘璟也曾由明朝政府官派到流芳设计青云庵,他们同时在流芳刘村设立私塾学堂进行论学、讨论,因此,流芳刘村有种说法叫经义传芳解缙讲的说法。

  而在南、北刘村及南刘门前恰好有三个门前塘,最大的塘即是刘韶诗中所称凤凰池。而北刘村前塘流芳村人称之琏塘,而将南刘大门口的塘称作璟塘。而在这个村,还有三栋古屋已纳入县文保建筑。分别是彭城毓秀,南刘民居,彭城流泽。而在彭城毓秀的后面,笔者又看到天禄传经屋牌,它似乎与浙江文成县刘基庙中一块“簪笏流芳”匾额遥相对应,教导村民外出为官及为民做事道理。相传,由于这个村一直较为重视文化教育,因此,此古至今,这个村在外为官及为国家做事的人一直较多。而这幢古屋,又据说是族人从刘基祖居地江西宜丰天宝拆买而来,因而,刘氏许多族人都曾到此寻找这块屋牌彭城毓秀的屋牌,因此,其历史价值极为珍贵。而南刘民居又是一个较大古建院落,听说光建这幢就花了三年多时间,建筑非常精美,门头书“陋室偏馨”几个大字,由此,可以看出这房屋主人有一定文化品位。

  实际上,这栋屋主人刘名恢(1835-1913)清同治辛未奉例授国学生,清光绪又被钦赐贡元,据说曾被一位亲王看中,在旧上海开办过典当行、纱厂,并争下了不少家产。他实际是我国早期的一个近现代工商业家,也是一位读书出身的商贾。他及其后人,因看到国家被列强侵略、瓜分,因此,最终将大部分家产捐给同盟会及抗日队伍,其长子刘禄绸(学名祖勉)又是我国早期两江师范的学生,因与李烈钧同学并在其动员之下,参加革命而牺牲,牺牲时只有28岁。解放之后,这个家庭大多最终成为贫下中农。

  保护与传承:

  惟教育流芳,方流芳永远

  纵观整个流芳村设计,可能由于有刘基后代及明朝政府参与设计,因而显得气势恢宏,雄伟壮观。九曲龙圳,沟塘相连,前有岱山,后有大沙湖相依,因此风光旑丽。这里田广湖阔,荷香阵阵,鱼欢鸭歌,大雁曾经纷飞,因而是一块休养生息风水宝地。村前门前三塘,南北两兄弟分塘而居。中轴设计,中规中举,先祖由幽兰栎门村刘氏两兄弟迁居而来,分塘而居。村中有凤凰衔山、老虎山的传说,又有青云庵先人庇护。村前大背,村后万家塘、斗背塘,村侧有墩塘等塘环相绕,四围又有良田万顷,因此,流芳刘村几百年来人丁兴旺,是幽兰乡数一、数二富强之村。

  同时,流芳刘氏又有良好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传统。耕读传家是流芳刘村人流传法宝。流芳刘村,在明清两代,曾因在幽兰镇开办私垫而远近闻名。目前,在流芳村南刘民居旁,还保留一个屋上刻有“窗山呈瑞”明清时代私熟学堂。据说以前,附近赵家、城芳李家,沙湖李家、叶家等许多较远村庄常慕名来流芳私塾求学。除读书外,流芳刘村人还重视经商传统。重视经商、实业的发展,给这个村带来不少财富。相传,过去村中定房一支中即有一户人家其所拥有的田产即达几千亩。流芳村自古至今也一直是幽兰镇附近相对较为富裕村庄。

  而在近现代,我国开办新教育以来。1921年,流芳村就开办了在幽兰乡最早的小学——流芳小学。最早的流芳小学除开设语文、数学、自然课程之外,还开办英语教学。由于教育走前面,据1928年代谱书记载,流芳村就有二名江西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生,一名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一名两江师范的毕业生。有刘海瑞等多名县参议,一名国民议会议员等等多位省县乡村社会名流[1]。解放之后,这个村又先后走出江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长刘宗文,南昌市教育局人事科长,后南昌一中书记刘成言,江西师范大学较早毕业生、南昌市教育局化学教研究员刘重阳,南昌县教育局副局长、县文联主席刘祖勉等教育界名流。还有南昌市砖瓦厂厂长等许多人才。而且村民受精忠报国思想影响,在解放之初的抗美援朝之中,就有多人参军。其中,战斗英雄刘伍德还受到毛泽东接见,并接受毛泽东的授枪。

  而改革开放之后,从流芳也走出省人大任勉委员主任刘润余,南昌大学副校长、南昌工程学院院长李水弟,江西省第二造纸厂副厂长刘招顺等官员及学者。现在村里有不少硕士、博士学位人才,这其中几位还是学者、校长。这个村民办老师丁梅芳,也因为鼓励身残志坚刘荣发上学,而受到中央广播电台采访。刘荣发现已是幽兰乡医院的主任医生、副院长。他奋发努力精神得到社会广泛赞扬,刘荣发家庭也被评为南昌市的文明家庭。

  走在幽兰流芳村大路、小巷,笔者深深为有这样一个深厚文化底蕴流芳刘村感到骄傲。而叩问流芳刘村的历史,笔者又似乎感触摸到了我国儒家文化的一个源头,同时,又好象感触到英雄城南昌、洪都文化的一些起源,鄱阳湖大战备战运粮的场景也好象就在眼前,同时,还似乎听到我国立德、立功、立言之伟人、先哲、先祖刘伯温所形成文成文化对笔者教导。时代车轮走到今天,幽兰流芳刘村也是农村改革开放的样板和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这个村也是幽兰乡粮食生产基地,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过许多贡献。但是,目前,农村老人化、空心化也较为严重,同时,有着深厚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底蕴的流芳村文化遗产,又该如何来保护与传承,也引起笔者思考。如何加强现代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如何来加强、保护好农村毁损的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也是笔者乃至整个社会要思考的农村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 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刘祖洋)

  参考文选:

  [1].流芳刘村族谱1995

  [2].镇史资料

  [3].明史刘基传

  [4].明史鄱阳湖大战、洪都保卫战

  [5].浙江文成县刘伯温家族谱

  [6].刘韶诗.中国诗文网